NY∕T 1859.8-2016 农药抗性风险评估 第8部分:霜霉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农业)
ID: |
AC9B74C03F5E4A72AB29E895E0DF0BF2 |
文件大小(MB): |
0.62 |
页数: |
6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2-2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100.01,B 17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1859.8一2016,农药抗性风险评估,第8部分:霜霉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Guideline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for pesticide resistance一,Part 8: The risk assessment for several downy mildew genera (Peronosporaceae ),resistance to fungicides,2016-05-23 发布2016-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目IJ ~,NY/ T 1859 (( 农药抗性风险评估》分为8 个部分:,一一-第1 部分: 总则;,一-第2 部分: 卵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一一第3 部分: 蜘虫对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抗药性风险评估;,一--第4 部分: 乙酷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风险评估;,第5 部分: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蜡抗药性风险评估;,一一第6 部分: 灰霉病菌抗药性风险评估;,一-第7 部分:抑制乙酷辅酶A 竣化酶除草剂抗性风险评估;,第8 部分: 霜霉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本部分是《农药抗性风险评估》的第8 部分,本部分按照GB/ 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同农业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刘西莉、陈立萍、杨峻、袁善奎、朱春雨、张楠、何静,NY/T 1859. 8-2016,I,NY/ T 1859. 8-2016,农药抗性风险评估,第8 部分:霜霉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霜霉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方法及抗药性风险的管理,本部分适用于卵菌门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盘梗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等专性寄生病,原菌对具有直接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抗药性风险评估的农药登记试验。其他试验可参照本部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Y / T 1156. 3- 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抑制黄瓜霜霉病菌试验平皿叶片法,NY / T 1156. 7-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盆栽法,NY / T 1667(所有部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3 术语和定义,3. 1,3. 2,3. 3,3. 4,3. 5,NY / T 1667(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药剂驯化fungicide adaption,用杀菌药剂亚致死剂量连续对病原菌处理,使其对处理药剂忍受能力增加的过程,紫外诱变UV-mutagenesis,用紫外线照射病原菌的菌丝、抱子囊或游动抱子,诱发病原菌发生与抗药性相关的突变,抗药性突变频率fungicide resistance mutation frequency,指供试靶标病原菌群体中发生与抗药性相关突变的菌株数所占的百分比例,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可完全抑制病原菌抱子萌发或菌丝生长的最低药剂浓度,抗性指数resistance factor,抗药性菌株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参数(一般以EC50 或MIC 表示)与其亲本或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参,数或与敏感基线的平均ECs。或MIC 的比值,3. 6,适合度fitness,病原菌在存活、生长、致病和繁殖等方面的能力,3. 7,交互抗药性cross忡resistance,1,NY/ T 1859 . 8一2016,病原菌对某一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也对其他未接触过的杀菌剂表现抗药性的现象,也称正交互抗,药性,3. 8,负交E抗药性negative cross-resistance,病原菌对一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则对其他未接触过的杀菌剂表现为更加敏感的现象,4 抗药性凤险评估,4. 1 抗药性凤险的影晌因子,4. 1. 1 药剂,多作用位点、非选择性杀,选择性强的杀菌剂如甲霜,抗性风险药剂。用,腮氧、氟口比菌胶等杀,4. 1.2 靶标生物,卵菌门霜霉目,可侵染植物,la) 等归为,4. 1. 3 农事操,大面积种植,续阴雨等利于病害,作栽培措施等均,4.2. 1 敏感基线的建立,从未使用过某种药剂及,Y / T 1156. 3- 2006 中的平皿,的敏感性C ECso 值或MIC 值) 。女,对药剂的敏感性CEC50值或MI C 值),4. 2. 2 药剂特性及交互抗性,险的药剂;单作用位点、,杀菌剂理论上属于高,等竣酸酌胶类、霜,菌株( 二三60 株) 。按照,准则方法测定其对该药剂,些菌株可视为野生敏感菌株,其,明确待评估药剂所属类型、作用方式及其活性和持效期;调查该药剂(或同类药剂)在当地使用的历,史、使用频率;同类药剂是否有抗药性的现象;当地是否采取了抗药性治理措施。参考以上调查结果,并,依据对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该药剂是否与生产上常用药剂之间具有交互抗药性,或负交互抗药性,4. 2. 3 靶标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潜能,采用紫外诱变、药剂驯化的方法在室内进行抗药性菌株的诱导。紫外诱变时以紫外光照射后于包子,囊或游动于包子致死率为70 % ~90 % 的照射剂量处理,以杀菌剂MIC 剂量进行抗药性突变体筛选;药剂,2,NY/T 1859.8-2016,驯化时须先将……
……